郑州ob欧宝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
Zhengzhou Rethink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.Ltd.
公司新闻
最新最权威的动态
The most authoritative news dynamic
先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
有一个很高端的私立幼儿园,只有家境不错的孩子才有实力上这所幼儿园。某天老师带着一群孩子去户外活动,孩子们玩得非常开心,到下午快放学的时候才用校车把孩子们拉回学校。
返校后,老师才发现居然少了一个孩子,当下就慌了,赶紧汇报园长。园长动员所有教职工去寻找,同时也通知了孩子家长,家长也急疯了,一大群人大呼小叫地在孩子们玩耍的地方四处寻找。
还好,天擦黑的时候,终于找到了这个四岁半的孩子——她一个人在一个废旧的工地旁边哇哇大哭。老师赶到了,孩子狠狠地瞪着她,妈妈也赶到了,搂着一脸委屈抽泣着的孩子。
妈妈:“我知道你一个人很孤单,很害怕,很着急。 你一定很恨阿姨不小心让你落单了吧? ”
孩子委屈地点点头。
妈妈:“你现在已经回到妈妈身边了,一切都过去了,你不用担惊受怕了。可是宝贝,你注意到没有: 阿姨一直比妈妈还担心你的安全 ,她感觉自己犯了很大的错误,可能因此受到园长的处分,甚至丢掉工作。你快过去亲阿姨一下,告诉她你没事了。”
孩子走上去亲了阿姨一下,难为情地说:“阿姨,别担心,我没事了。”
今天我们不站在道德高位来评判故事里的对错,仅讨论一下从故事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。
我很欣赏《菜根谭》里的一句话:“ 立身不高一步立,如尘里振衣,泥中濯足,如何超达? ”在尘土里振衣,在泥水里洗脚就干净不了。
修行的核心任务就是 突破自我束缚 ,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,立身要高,格局要大。如稻盛和夫所言:让我们的灵魂在走的时候比来的时候高尚一些。要提升自己的境界,首先要提高 觉察力 ,有效的反思建立在内在有效的觉察之上。
1 换位思考以限制自我膨胀
意识的局限使得人们考虑问题常常局限在自己的角度。 庄子在《齐物论》中道:“物无非彼,物无非是。自彼则不见,自知则知之。”事物有对立总会分彼此,仅仅从彼的角度则看不见此,因为“此亦一是非,彼亦一是非。”
只有观人之心,也观己之心,才能洞察全面。 “夫子之道,忠恕而已。”忠就是忠于内心,恕就要换位思考。
我们回过头看开篇的那个幼儿园的故事里的孩子妈妈,她并没有像大多数家长一样把幼儿园阿姨骂个狗血喷头、骂园长怎么能如此不负责,而是换位思考地说出女儿的感受,让女儿内心重新回到安全的状态。
同时 又引导女儿换位思考老师阿姨的处境,让女儿学会宽容和谅解。幼儿园老师和领导也会感激自己的失职得到宽慰,必然以后对孩子关爱有加,而不是激化冲突、树立敌意。
对于孩子几十年成长过程而言,让他受益最多的绝对不是家里有钱有地位可以为所欲为,而是父母有涵养有格局做个模范榜样,这种言传身教的方式教会孩子从小学会换位思考,学会宽容。父母有换位思考的意识,孩子参加社会后才会学会高情商,逐渐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。
换到教学培训、员工管理、商业合作中也是一样,当我们过于关注自己的想法,而忽略学员、员工、客户的心理状态位,往往会顾此失彼,事后追悔莫及。
我非常喜欢庄子“此亦一是非,彼亦一是非”的说法,只有快速换位到对方的角度,从对方的眼睛看问题,我们才有机会冲出自己意识的束缚,觉察事情的真相,做出合理的决策。换位思考是一个很重要的思维习惯。
2 第三方视角跳出情绪泥潭
仅仅从彼此的角度看问题还不够, 要提升对事情的觉察力,还需要引入第三方视角 。第三方视角好比架在旁边的摄像头,把冲突的各方表现和全过程全部拍摄下来。
对事情的觉察好比警察办案时调出当时的监控录像,只要人们习惯用第三只眼看事情,觉察力又会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。
印尼有一个八十多岁华人巨富,他十二岁随华人下南洋浪潮逃荒到印尼,大字不识一个的他居然白手起家闯出一份伟大的事业,事业有成之后做了很多慈善事业。有人好奇地问他:“你一生并没读多少书,怎么能做出这么多正确的决策?怎么能有如此高的境界?”
华商说,小时候他离开家乡去创业时,老父亲送他的一句话让他受益终身“遇事不好决策时,就想一想,假如父母在你身边,他们会不会支持你这么做?”。就因为这句话,华商在对待竞争对手、对待下属、做慈善事业等等决策时,都会问自己这个问题:“假如父母就在身边,他们会怎么做?”
这位华商父亲的临别赠言就是帮助他形成了用第三方视角审视问题,从而提升自己对问题的觉察能力的习惯。
在教练技术中,有一个很有用的工具叫作“导师桌”,用的就是这个原理:当被教练者遇到很难决策的问题时,教练引导被教练在记忆中找出自己最崇拜的三个偶像作为导师,可以是历史人物,也可以是现实人物。
然后问:“ 假如我的某位偶像遇到同样的情境,他会做什么样的决策呢? ”引导被教练从第三方的角度看待自己遇到的难题,并换位到自己偶像的角度寻找对策。 第三视角最大的特点是能帮助人们从情绪中抽离出来,单纯从认知的角度审视问题。
3 着眼未来,做出更理性的选择
前阵子有个影视作品叫《前任3》,网友们观看后,最认同的一句话是:任何相识的简单美好、创业的雄心壮志、合作的海誓山盟,放在时间维度的天平上,都会帮你重新评估它的本质。
时间是一个很重要的变量,二十岁、三十岁、四十岁、五十岁的我们,对同样的事情看法绝对不一样。
时间可以模糊很多记忆,时间也可以清晰很多东西,时间可以化解很多矛盾……过去很大的事情,到今天就成了故事,今天很大的事,到未来也就是个故事。一些难解的问题 放到时间的长河里前后看看,自会有不一样的觉察 。
康熙晚年唯一可以畅怀交谈、毫无顾及的知己叫方苞。他在遇到难以决断的事情时,常常咨询方苞。
相传,康熙在确立继承人问题上非常纠结,传给老四胤禛,还是老十四胤禵?最后问计与方苞。方苞说:“立嗣大事,事关社稷,何妨考虑得再长远些。”
康熙问:“如何考虑得再长远些?”方苞说:“不仅考皇子,而且要观圣孙。”一句话点醒了梦中的康熙。
因为康熙喜欢胤禛的儿子弘历,所以决定传位给胤禛。方苞成功把康熙的思维引向更远的未来,从而改变了他脑海中天平两边的平衡,更改变了历史进程。
尽管这个故事也许只是个传说,却是一个极好的时间转移的例子。当决策者权衡再三,举棋不定的时候, 如果能够有效引导其思维导向更长远的未来,决策者便会有不同的觉察,影响决策的力量结构就有机会改变。
4 立身高远才能超达
上述各种转移的本质,都是让人的思维能够跳出自我、跳出当下,只有跳出当下的意识,才能超越当下的意识。还有更高的转移,就是让意识站在天地、宇宙、银河系等更高、更广阔的空间思考问题。
我发现,佛陀、耶稣、老子、庄子、孔子等圣人的言论,无一例外都是站在更广阔的空间、用更高的视觉看问题的。
这些伟人们的言论有一个共同点,那就是 高屋建瓴,胸怀天下 ,仿佛站在宇宙的顶端,俯瞰像篮球一般的地球,又好像把所有的生灵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女,关注着他们的幸福。
那些有力量的伟大言论,句句好像都是从宇宙传来的天籁之音,说到每一个人的心坎里。这就是更高级别的转移——超世俗转移。
如果一个人能经常尝试从上帝或佛陀的眼里看问题,哪怕从国家领导人的眼里看问题,视角就会不一样,得出的结论也会不一样。
|